无量寿经在线网

“兔儿爷”的前世今生

发布时间:2022-10-13 09:06:41作者:无量寿经在线网
“兔儿爷”的前世今生 最早听说“兔儿爷”,是看电视剧《四世同堂》,剧中祁老爷子从小摊儿上买了一个“兔儿爷”哄孩子。可能因为“兔儿爷”是老北京独有的风物,镜头给出它不少特写,看上去模样怪怪的,至于为何呼“兔”为“爷”却并不得而知。于是,后来读小说时,便对有关“兔儿爷”的描写格外经心。老舍先生说那“兔儿爷”——“脸蛋上没有胭脂,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,红的,上了油;两个细 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;这样,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,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。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,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,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,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。”《四世同堂》是老舍先生战乱时期在重庆创作完成的,这些津津乐道故土风物的精致文字,包含着多么浓郁的乡愁啊。

  旧时过中秋,祭月是主要的活动。到了八月十五傍晚,家家户户的庭院里,都要面向东南方摆设一张八仙桌,供以瓜果、月饼、毛豆枝、鸡冠花、藕、西瓜等。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,布置停当后,只见月亮渐渐由东南升起,家中的女子(京城习俗中,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一说)依长幼顺序,一一叩拜月亮。供毕,全家团坐,饮酒赏月,分享瓜果、月饼等祭品。故民间又称中秋节为“团圆节”。桌上的毛豆枝,是专门为“兔儿爷”准备的。

  爷,是封建时代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。每逢中秋,“请”一尊泥塑的“兔儿”且称之为“爷”恭而敬之地“供”起来……这种风俗源自一段民间传说:有一年,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,几乎家家都有病人,吃什么药也不见好。月宫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,心里十分难过,就派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消灾治病。于是,玉兔变成一个少女来到了北京城。她走了一家又一家,治好了很多病人。人们为了感谢玉兔,都要送给她东西。可玉兔什么也不要,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。这样,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,一会儿是男人装束,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。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,玉兔就骑上马、鹿或狮子、老虎,走遍了北京城内外。直到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,才又回到月宫中去了。

  为了纪念玉兔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,人们便用泥塑造了它的形象,有骑鹿的,有乘凤的,有披挂着铠甲的……高的有三、四尺,小的只有两、三寸……千姿百态,非常可爱。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,家家都要供奉它,酬谢它。



  常见的“兔儿爷”,一般都是金盔金甲的武士模样。而且,插在头盔上的野鸡翎只有一根,老北京有句歇后语:“兔儿爷”的翎子——独挑。后来,“兔儿爷”又由单个武士,发展成整出武戏的“兔儿爷”,如《长板坡》、《天水关》、《战马超》等,其服装、道具,无一不和舞台上相似。再后来,又有了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“兔儿爷”,如剃头的“兔儿爷”,推车、挑担的“兔儿爷”等等。甚至人们还把“兔奶奶”也请到了供桌上,让他们夫唱妇随,二者衣着打扮,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。

  不过,“兔儿爷”再神气,被“请”回家也只能风光一天,第二天就成了孩子们的玩物。关于“兔儿爷”的歇后语还有:“兔儿爷”出水——两脚泥;“兔儿爷”洗澡——一滩泥;“兔儿爷”掏耳朵——崴泥……总之不是这泥就是那泥。其实,无论“兔儿爷”作为一方神灵还是民间工艺品,它本质上不就是一团可爱的泥吗?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量寿经全文

  • 无量寿经注音

  • 无量寿经注释

版权所有:无量寿经在线网